凯时KB88

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您目今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专题聚焦

【党史故事】长缨在手缚苍龙——走进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2021-04-15 阅读次数:2174 新闻作者:解放军报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英雄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岑岭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

六盘山 ,由于这首词名扬天下;隆德县 ,由于六盘山而载入史册。早春时节 ,记者来到地处宁夏西南的隆德县 ,登上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六盘山 ,十八旋 ,上山二十五 ,下山三十一。”六盘山 ,南北走向 ,是红军昔时抵达陕北的必经之路 ,外地这首民谣道出了六盘山的巍峨与险要。

“抵达六盘山之前 ,中央红军已经翻越了老山界、夹金山、梦笔山等十几座高山。和它们相比 ,只有海拔2000多米的六盘山不算高 ,却被毛泽东写进词中 ,可见其之主要。”宁夏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显说 ,六盘山关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很主要的符号和影象——翻过六盘山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彻底挣脱了仇人的围追切断 ,翻开了通往陕北革命凭证地的最后一道屏障。

纪念馆内 ,群雕和大型油画相得益彰 ,生动再现了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时势。六盘山被誉为胜利之山 ,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主要转折。

吟诵完《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诙谐地对身边的指战员说 ,你们这些从江西熬到现在的红军战士 ,个个可都是废物呀!你们是革命的种子 ,不久的未来要撒向天下去 ,那可是一大片一大片地着花、效果!

昔时 ,毛泽东一个“熬”字道出红军的一起艰难。现在的六盘山上 ,有处特意构设的再现长征历程的微缩景观——“红军小道”。这条长2.5公里的小道 ,以雕塑群与场景回复的形式再现了红军长征时的18个主要场景。从山脚沿小道千回百转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遵义聚会”“懋功会师”等经典场景逐一泛起。

春日云开雾散 ,记者登上这座“胜利之山” ,举目南望 ,视野坦荡 ,六盘山雄姿一览无遗。记者脱离时仰面回望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鎏金大字与毛泽东吟诗台上的红旗遥相呼应。

抚今追昔 ,让人不禁慨叹:昔时的战火硝烟已徐徐远去 ,但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却穿越历史闪灼至今 ,激励着后人继续向前、永远向前

【网站地图】【sitemap】